说起海鲜,我们通常想到大海的馈赠,是沿海地区的特产。近年来,“海鲜陆养”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即便是深居内陆、离海最远的新疆,最近也因出产品质优良的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海鲜而火爆“出圈”。
(资料图)
“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更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渠道。然而,网上也陆续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针对目前国内养殖量和消费量都较大的南美白对虾,有网络博主打着“健康管理”的名义,声称“那些所谓的海虾其实都是在陆地上养的”“这些虾高密度养殖,会给虾喂抗生素”“在运输过程中,为了让虾保持新鲜,还会使用‘保鲜保活剂’”。
这些对“陆养海虾”的否定和质疑是真的吗?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房文红和相关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者。
问题一:海虾陆养,甚至是高密度养殖,质量安全有保障吗?
回答:质量安全完全有保障。
“海洋里的鱼虾蟹,从捕捞到人工养殖,本身是一种进步。”房文红告诉记者,“海鲜陆养”是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海虾在陆地上的养殖大致可以分为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曾经只能靠海吃鲜的产品短缺问题,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拥有丰富优质的海鲜。海虾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源。当前我国海虾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年产量在180万吨左右,同时还要进口大约80万吨,方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还需要提升养殖技术,提高海虾的产量和品质,应对我国海产品的消费缺口。
现代化的海虾养殖是高密度吗?“养得太密”是否会影响虾的品质?房文红告诉记者,现代化的工厂养殖确实具有高密度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池塘养殖,高密度养殖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但绝不代表品质的下降。“工厂化养殖是可控的,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调控水质,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水温,精准投喂,可以让海虾在一个非常优良的环境中生长。”房文红介绍。
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南境村水产养殖大户陈贵全就是高密度养殖的受益者。陈贵全告诉记者,目前的工厂化养殖每立方米水体投放500-800尾虾苗,经过100多天的养殖周期可实现7-10公斤的产量。高密度养殖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和管理,及时清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废物,控制水体内的病原菌,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同时,需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投饵,以提高水质和增加虾类营养,“环境好,营养足,养护精,才是让虾长得又好又快的原因。”
问题二:海虾陆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药残超标?
回答:海虾养殖很少用药,不会导致药残超标。
“基于对虾本身的特性,对虾养殖是很少用药的。”房文红解释,海虾的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目前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病害防控,一是选用健康、抗病能力强的虾苗;二是科学调控养殖水质、底质、溶氧、饲料精准投喂等要素。房文红还提出,通过生物安保培育SPF(不带有特定病原)虾苗,阻断传染源,让虾少生病、不生病,本身就是养殖业的努力方向。
“通过藻类、微生物和菌群调控实现水体平衡,是我们目前进行养殖的关键要素,而投放抗生素会破坏水体平衡,反而容易导致虾的死亡,所以养殖户并没有不规范用药或过量用药的动力。”陈贵全补充道,“现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监测体系非常完善,一旦发现药残超标,要承担非常严厉的法律责任,不要说产品在市场、超市里要接受抽检,每一茬虾出塘,我们都会主动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每一批产品都合格。”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106个品种130项参数14437个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6%,在抽检的大宗养殖水产品中,对虾的抽检合格率为100%。
问题三:长途运输中,海虾靠什么保鲜?是网传的“保鲜保活剂”吗?
回答:对虾保鲜主要靠降低水温保活,不使用任何药剂。
“随着技术的提升,除了西藏还没有进行海产品规模化、商业化的养殖,全国其他省份,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内陆地区养殖海虾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房文红介绍。
有网民提出,新疆地域广阔,“虾会不会没有运出新疆就已经撑不住了?”更有网友声称,用“保鲜保活剂”才能让虾一直处于活蹦乱跳的状态。
“虾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主要靠物理降温,使虾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在运输途中要确保水中的含氧量和水质清洁,这样即便奔波上千公里,到达目的地后恢复了水温的虾会重新苏醒过来。”房文红说明。
陈贵全表示,作为对虾养殖大县,漳浦县的水产物流配套已经十分完善。虾从池里出来就直接降温冷冻至休眠状态,然后进入密封包装的空运包装箱内登机发货,一路“睡”到目的地,“到达消费市场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48小时。重新注水升温后,基本都能恢复活力,这种运输方式损耗很少。至于‘保鲜保活剂’,我养虾这么多年,从没听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少雅
关键词:
Y两优2号水稻种怎么样?Y两优2号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小麦和水稻的区别有哪些?怎么种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种植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多少?最新杂交水稻亩产量有多高? |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农药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水稻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测试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测试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剂有哪些品种?用什么水稻除草剂药最好? |
磷肥跟复合肥有什么区别?磷肥和复合肥能一起使用吗? |
好消息!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内开通运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万名考生报考 共设221个考点 |
粽盒、粽绳、粽叶和粽馅如何分类?如何做到垃圾准确投放? |
计划到2025年广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 |
2023年脱贫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安徽专场活动在合肥举办 |
邓小刚会见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部长 |
全国秋粮已收获58.6% |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 |
9月份CPI同比持平 环比上涨0.2% |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 |
2023—2024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 |
云南西盟旱种杂交稻迎丰收 |
石家庄鹿泉红薯迎丰收 甜蜜致富路 |
河北大城梨果丰收季 果农采收忙 |
湖南夏收油菜总产超258万吨创历史新高 |
10月1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4个点 |
湖北省新增3个农产品成本调查县 |
双节假期旅游收入1.28亿元——静海文旅“丰收了” |
松原多彩丰收图景惹人醉 |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