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第一村”的幸福生活——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建设富美乡村纪实

2023-10-08 17:28:30    来源:中国农网

深秋清晨,“东极第一村”——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迎来华夏第一缕阳光。晨曦之下,微风拂过寂静的乌苏里江,泛起层层涟漪。这里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抵边行政村,也是全国赫哲族聚居地“三乡两村”之一。

走进抓吉赫哲族村,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两侧,整齐排列着圆木搭建的木屋,还有红瓦黄墙的小洋房,掩映在杏树、云杉和白桦树间。

“在2017年以前,抓吉村是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是0。”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少东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抓吉赫哲族村集体收入30.6万元,人均收入近2万元。村里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为大学生发放“优秀学子助学金”。

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当前多业并举的跨越式发展,赫哲族人坚守古老技艺,传承民族文化,与各民族一道,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打造特色乡村景区,叫响赫哲民俗品牌

2022年,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美在哪里?

走在抓吉村平坦的村路上,虽已秋意渐浓,路两边的鲜花依旧在秋日暖阳下随风摇曳。

这几年,乡村游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乡村景点,探索出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抓吉赫哲族村发展最大的特色就是赫哲族这块招牌。”李少东说。

抚远市提出:“深入挖掘民俗特色,精心打造特色乡村景区,叫响赫哲民俗特色品牌”的战略部署,以抚远市打造“乌苏里船歌”旅游风光带为契机,大力发展赫哲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和民生工程。

纲举目张。近年来,抓吉赫哲族村深入开展赫哲族特色村寨建设,将“网红桥”、民俗展馆、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景点链接成片,让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有机融合,在抚远市“乌苏里船歌风光带”框架下,抓吉赫哲族村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建筑面积6240平方米的赫哲民族风情村,提升赫哲族村旅游服务保障水平。

“走,我带你去看看赫哲民族风情村。”李少东热情建议。

6240平方米的赫哲民族风情村里,处处体现着赫哲族人的点点滴滴,也满足了游人们猎奇探秘的心理。

抓吉村赫哲民俗展览馆内,讲解员曹畅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赫哲族民俗文化。“这种用桦树干和树枝、兽皮搭成的圆锥形小屋叫‘撮罗子’,是赫哲人过去的‘房子’……”

走在风情村里,就像走进了赫哲族人遥远的过去。在历史的苍茫中,一睹赫哲族人的历史沿革、语言文化、渔猎生活、传统婚俗、萨满文化和传统工艺等。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29栋58户具有赫哲族乡土气息的家庭旅馆,7栋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小别墅式“渔家乐”旅馆,21栋新奇特集趣系列、轻量化星宿系列特色民宿(“哈电赫哲驿站”)。

村里的民宿装修风格以赫哲族文化为背景,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全村民俗民族风情游让游客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就这一个小小的抓吉赫哲族村一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直接带动村民就业500余人,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

一条赫哲鱼,做出富民产业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赫哲族人那样对鱼是如此依赖。

“从高空俯瞰,整个抚远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就像是一条徜徉乌苏里江畔的大鱼。”李少东说。

弃渔上岸,赫哲族人依旧对鱼情有独钟。

还未到饭点,村里的东极赫哲鱼馆开始热闹起来,40多岁的赫哲族老板娘曹丽伟在厨房忙前忙后。

“游客来到这里就想见识一下我们赫哲族人的手艺,尝尝我们赫哲族人做鱼的味道。”一边杀鱼,一边说。

作为抓吉村村民,曹丽伟17岁开始出江打鱼。2016年,曹丽伟弃渔上岸。

“不能闲待着,得干点啥啊。”曹丽伟琢磨着村里旅游发展起来了,开个农家乐也许可行,让大家伙儿体验体验赫哲族饮食文化。凭借多年来对江鱼的了解,2017年,曹丽伟和丈夫在村里开了家鱼馆,这也是抓吉赫哲族村村第一家鱼馆。“塔拉哈”(赫哲语:烤生鱼)、炒毛鱼、炖鱼、炸鱼、煎鱼……无论是赫哲族传统风味还是日常大众口味,曹丽伟都能做得风生水起。

另一家鱼馆里老板娘潘秀梅正在忙着做赫哲族的特色美食杀生鱼。

很多外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就想吃一次杀生鱼。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几千元。”潘秀梅说。如今,抓吉村已有11家鱼馆,有200多村民在这些鱼馆里就业,一年都能挣到3万~4万。

重视非遗传承,激发边民内生动力

来到抓吉赫哲族村除了吃鱼,还能看鱼。

在这里,赫哲族人为鱼“专门建立”了一座鱼文化展览馆。鱼博物馆的建立,完美地将三江流域的鱼类文化与赫哲族的风土民情结合,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鱼博物馆。

鱼养育了赫哲族人,也孕育了赫哲族文化。鱼制衣服、鱼制手工艺品、鱼制画让游人目不暇接。

“通过‘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模式,成立黑龙江省乌苏赫哲民俗技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赫哲语、赫哲舞、鱼皮画、鱼骨画、鱼皮工艺等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李少东说。

合作社吸收了32户村民加入,聘请专家定期授课,讲解制作工艺,免费发放鱼皮,鼓励村民参与并搭建了旅游商品交易大棚。

王桂荣便是经常来给村民们讲课的老师之一。

鱼皮画是赫哲族的传统艺术,2006年6月,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从小就受赫哲老艺人鱼皮画制作技艺的熏陶,天天耳濡目染着鱼皮画的制作。”2010年王桂荣正式投身鱼皮制作非遗传承。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全新的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2016年,王桂荣成立米比赫哲工作室,专门从事鱼皮画、桦树皮画制作。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从“个人传承”到“师徒传承”再到“人群传承”的传承路径。带出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20人,免费培训700多人。

现在,村民们制作的鱼皮画、鱼骨画、鱼皮服饰等手工制品深受游客喜爱。合作社还积极引导赫哲族群众将赫哲族所特有的语言、音乐、舞蹈、戏曲、曲艺、鱼皮工艺等技能传授给广大群众,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氛围。通过组建民族舞蹈队、举办鱼皮技艺培训班、开办旅馆、制作鱼皮制品、炒鱼毛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在党支部不懈地努力下,全国首家赫哲族民间文化传承基地落户赫哲新村。2019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日出,站在乌苏里江畔,看江水如镜;日落,坐在桌旁,品尝赫哲人特色鱼宴;入夜,于宁静的月光下,看身着民族盛装的赫哲人围着篝火奔放起舞……

幸福在这个小村的每个角落流淌,正如乌苏里江,用她博大慈爱之心,滋养着赫哲族人,浸润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岳海兴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v “东极第一村”的幸福生活——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建设富美乡村纪实 2023-10-08
v 武汉黄陂区:污水变清流 乡村美起来 2023-10-08
v 盘锦市“蟹王”争霸庆丰年 2023-10-08
v 培育壮大“三峡柑橘”品牌 2027年重庆柑橘综合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2023-10-08
v 辽宁粮食丰收在望! 2023-10-08
v 肇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2023-10-08
v 河北打造中药材种植“两带三区” 2023-10-08
v 正宁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2023-10-08
v 广西推出百香果新品种 单果最高可达120克 2023-10-08
v 10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13个点 2023-10-08
v 新疆举办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大赛 2023-10-08
v 浙江加大医保基金倾斜力度 方便老百姓就近就医 2023-10-08
v 山西孝义市: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信访问题 2023-10-08
v 陕西神木尔林兔镇:执“农旅融合”之笔  绘振兴画卷 2023-10-08
v “愿为胡杨树,守在大湖旁” 2023-10-08
v 北京怀柔板栗栽培系统进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2023-10-08
v 第一届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检测技能比赛举办 2023-10-08
v 百位专家研讨黑土地保护 2023-10-08
v 陕西龙高镇:“1234”治理模式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3-10-08
v 应对当前华西秋雨油菜抗湿播种技术意见 2023-10-08
v 陕西三原:智能手环为老年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2023-10-08
v 应对当前华西秋雨油菜抗湿播种技术意见 2023-10-08
v 土地增效 农民增收 2023-10-08
v 吉林省全力做好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 2023-10-08
v 上海4岁女童走失超70小时,救援队最新发声 2023-10-08
v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渔业经济形势分析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 2023-10-08
v 杭州亚运会 | 中国女排全胜卫冕 队史第九次摘得亚运金牌 2023-10-08
v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与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班在福州举办 2023-10-08
v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江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3-10-08
v 酸、甜、苦、咸、鲜……还有什么味?科学家或发现第六种基本味道 2023-10-08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